成人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婷婷六月香_韩国免费α一级一片_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_五月天综合网

歡迎您訪問鑒珍收藏品鑒定中心官方網站
   
 
 
新聞中心 / NEWS
 
鑒定中心
郵       箱: service@tangpjjd.com
聯系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富爾大廈3104號(中央電視臺正對面)
 
 
 
 
 
新聞中心
鑒珍首頁 > 新聞中心 > 資訊列表
唐代船形銀錠,興化博物館鎮館之寶
時間:2018-08-09 11:51:37  來源:  作者:
-------------------------------------------------------------------------------------------------------

  唐代船形銀錠展品。

  提到金銀錠,很多人都會想到年畫上金光閃閃的金銀元寶。唐朝時,朝廷賞賜大臣,商人支付大額貨物,都會用到金銀,但不是元寶,而是銀錠(又稱銀鋌),形狀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的船形。

  在興化市博物館有五個晚唐船形銀錠,是該館鎮館之寶,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興化地區出土的,是晚唐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實物見證,也是唐代貨幣制度重要的研究資料。

  “黑疙瘩”竟是唐代銀錠

  1992年的一天,興化市海南鎮北蔣村村民在開挖農田水利工程時,偶然發現了六枚長條形的黑褐色物體,這些黑褐色物體后來被證實是唐代船形銀錠。

  興化市博物館文物征集考古部主任周陽陽說,發現這些銀錠的地方是一個墓葬群,當時銀錠周圍還布滿了很多唐代的瓷器,不過因為現場破壞嚴重,墓主人身份已經無從考證了。

  周陽陽說,當時一共挖到六枚唐代船形銀錠,但施工的村民并不知道這些黑疙瘩是什么東西,便用工具將其中一枚銀錠一分為二查看,所以現在收藏在博物館的唐代船形銀錠只有五枚是完好的。

  一開始,博物館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它們的真正價值,只是將這些銀錠收入庫房。直到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才得知了它的真實身份——晚唐船形銀錠。

  周陽陽說,2009年,江蘇省搞了一個文物鑒定,他們就把這個銀錠推薦請評審專家鑒定,最后這些銀錠被鑒定為一級文物。

  五枚銀錠大小形態不一

  興化博物館珍藏的銀錠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卷曲起來了,加上處在南方潮濕環境下,長期水蝕,通體呈現灰色或灰褐色,形成特有的包漿。不過可以看出它下部為板狀、弧腰、平頭,兩頭向上起翼,翼高而薄,看上去像船,有船頭船尾,是典型的船形銀錠。

  雖說都是船形銀錠,但這五枚銀錠的大小、形態、重量都不一。這些銀錠中,最長的約19.5厘米,最短的只有16.2厘米;重量從1700克到2060克不等。不過它們有一個比較相似的特點是,五枚銀錠中,有四枚銀錠正面鑄“田”字銘文。

  周陽陽說,隨時代、地點的不同,銀匠的不同,鑄模的不同,傾倒手法的不同,定型后是否加工的不同,船形銀錠的形態會有所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錠的寬度、腰的弧度和翼的高度,表明唐代的銀錠鑄造還不是非常規范。

  目前,全國有據可查的船形銀錠共有42枚,其中3枚從落款看為地方進奉的官銀,其他39枚無文字落款,而興化市博物館的這些銀錠大部分有“田”字銘文,目前據猜測與制作的銀鋪或匠人有關。

  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但保留下來的銀錠卻并不多見。而興化市博物館中收藏的銀錠因其數量之多、重量之大、歷史之久遠,讓它們成了興化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周陽陽說,興化市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船形銀錠全國少見,是研究晚唐金銀鑄幣及其鑄作銘文與流通歷史的珍貴資料。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許多地區都得到了開發和發展,這五枚船形銀錠無疑是晚唐時期蘇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實物見證。

  每個銀錠重近兩公斤

  在唐代以前的中國歷史上,由于白銀稀缺到了有些貧乏的地步,銀制品的使用范圍很小,主要為少數權貴帝王所擁有。是否有權使用白銀器飾,甚至成了等級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唐中葉以后,以白銀生產的長足進步和銀制品加工的發展為前提,白銀的使用獲得了重大發展,開始逐步向民間普及。而在唐宋時期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商品經濟發展高峰到來之際,白銀使用的發展,則為白銀貨幣化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興化市博物館所藏的5枚銀錠重量基本在1900克左右,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這里每個銀錠相當于四十至五十兩唐代的白銀。如果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又值多少錢呢?

  周陽陽說,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

  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于2065元人民幣。每枚銀錠1900克左右,相當四十至五十兩白銀,取個中間值,按45兩銀子計算,則每枚銀錠約值人民幣93000元,可見其量之大,博物館所藏的五枚銀錠是作為最大宗的經濟貨幣使用的,并不常見。

  歷史背景??

  唐大歷年間(約公元760年),淮南節度判官李承率領軍民在鹽城至海陵之間主修了一條捍海堰,從興化東部穿過,阻擋了海水的倒灌、西浸,堤西之地漸成農田,境內經濟較前日漸繁榮。堰西之地逐漸成為可耕之田,人們開始墾荒種植,大批北方勞動力移民興化,一并開始在湖沼濕地挖淤壘“垛”(后到宋元時期形成大批“垛田”)種植業開始成為經濟結構的主體。李承所筑的捍海堰在新舊唐書中命名為“常豐堰”,后來的范公堤就是在潰塌的常豐堰的基礎上筑成的。

  唐代晚期,藩政割據,軍閥混戰。楊吳武義二年(公元920年)建縣。由于興化此時經濟發達,人口規模、賦稅規模都已形成,種植業已成為農耕經濟的主體,故很快在同年改招遠場為“興化縣”。“興化”指“興隆昌盛,教化改革”。而且在2012年興化市張郭鎮蔣家舍遺址的考察中曾發現大片唐代時期文化層,并有大量唐代時期器物殘片出土,其整個歷史的脈絡也是非常清晰的。由此也可以證實興化地區在歷史的進程中也是一脈相承的,船形銀錠是產生并主要用于唐晚期,沿用至五代、北宋前期的一種白銀貨幣形態;主要作用并非官府的貢銀和庫銀,而是已被民間用作大額支付的白銀貨幣。

  唐代銀錠有三種形態

  白銀在唐代方才成為貨幣,但只用于大額支付、貯藏等功能。初為貨幣的白銀尚無很規范的貨幣形態?,F在主要的形態是三種——銀餅、笏形銀鋌、船形銀鋌。銀餅的使用時間基本是唐代中期,在《唐代笏形銀鋌考》一文中有這樣的敘述:“笏形銀鋌起自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止于公元880年(廣明元年),延續150年左右。唐王朝始于公元618年,終于公元907年,故其制作時間基本相同于唐代的中期至晚期。”

  唐代銀餅和笏形銀鋌是直接由制作器飾的坯料銀餅、銀鋌演變而來。船形銀鋌則脫離了坯料的形態,具有較為特殊、張揚的形態,制作也較為復雜,應是為“貨幣”性白銀特地制作的。故推測船形銀鋌其行用時間要稍晚于前二者,它應是產生、行用于唐晚期,后一直沿用至北宋前期。

  據不完全統計,見于著錄的銀餅共25枚,銀餅上大多有文字,多為官府的貢銀和庫銀;見于著錄的笏形銀鋌有鑿刻文字的共19枚,亦多為官府的貢銀和庫銀。另有鎮江出土的無鑿刻文字的20枚(兩枚有墨書),這20枚出土于大批未經使用的銀器旁,是貨幣還是制作銀器的坯料尚待考察。估計當年行用于世和當今留存于世的船形銀鋌數量應遠遠高于銀餅、笏形銀鋌。

 
 
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送評須知         |         合作伙伴         |         公司簡介         |         聯系我們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富爾大廈3104號(中央電視臺正對面)
郵箱:service@tangpjjd.com
互聯網ICP備案號:京ICP備18037791號